2010年3月,当吉利老板李书福蛇吞象收购沃尔沃汽车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等看笑话。
然而七年后,那些看笑话的人,要失望了。
今年一季度,沃尔沃汽车业绩又好得不要不要的,全球销量达到12万辆,比去年同比增长11.9%,实现盈利24亿人民币,利润率达7.5%。集团净收入从去年的36.25亿欧元,增长到44.99亿欧元,同比增长了24%。
牛逼吗?去年更牛,沃尔沃去年盈利翻了三倍!
紧接着,今年5月底,吉利收购了马来西亚品牌DRB旗下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吉利集团将成为宝腾汽车的独家外资战略合作伙伴。
一向有汽车疯子绰号的李书福,这次看来要把全球汽车公司逼上绝路了!
我只能干实业
1963年,李书福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他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三,整个学生时代,李书福都是在台州度过的。
由于环境的影响,刚刚高中毕业的李书福没有继续求学,19岁就试水商海,1982年,李书福拿着父亲给的120块钱做起了照相生意,半年后便掘到了第一桶金1000元。
用这笔钱,他开了一家照相馆。为了省钱,他自己动手组装,甚至连反光罩都是找人敲的。后来,他发现可以从废弃物中分离出金银,干脆关了照相馆,专门做这个买卖。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做冰箱配件很赚钱,于是与人合伙,成立了冰箱配件厂。两年后,在掌握了关键零部件蒸发器的技术后,他又组建了北极花冰箱厂,效益很好,不久销售额就做到了四五千万。
然而好景不长,1989年国家开始对冰箱进行定点生产,北极花没进入名单。李书福一狠心,把设备、厂房等给了当地政府,自己则南下到深圳去进修。
上学期间,李书福发现一种装潢材料很好卖,随即返回台州,创办了装潢材料厂。装修材料给李书福带来了巨大的成功,截至2009年,这份产业每年还有上亿元的利润。
创业初期,李书福像很多私营老板一样,在利润的驱动下,抑制不住扩张的冲动,四处出击,尝试了很多行业。直到有一天,他栽在了房地产上。
1992年,海南房地产热,李书福带上几千万去炒楼,结果接到了最后一棒,血本无归。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教训,事后他总结道:我只能干实业!
进军摩托车行业
1993年,李书福萌生了造汽车的念头,这一念头源于他的第一台中华牌汽车。此外,还有一个缘由就是当时李书福进入建材市场的套路已经被多家企业模仿并投产,市场在不断缩小,而造汽车工程庞大,一般人学不来,而且李书福觉得铝镁曲板的产业太小,他想做更大的产业。
刚开始,做的是跨式摩托车,销量并不好。这时,一次意外事故发生了。
有一次,公司让一员工去买五金件。该员工借来一辆台湾产踏板摩托车,结果在路上发生意外,和一辆军车迎面相撞,幸亏他及时跳车,人没事,但摩托车却毁了。事后,李书福兄弟在查看车辆受损程度时,发现踏板摩托车其实很简单,自己也能造。
当时,踏板车在国内没人做,进口车又非常贵。李书福发现了商机,他花一年多时间把踏板摩托车造了出来,结果在市场上卖疯了。
眼看销量暴涨,合作方提高了要价,李书福转而收购了了浙江临海一家有生产权的国有邮政摩托车厂,开始独立生产。之后李书福率先研制成功四冲程踏板式发动机。接着又与行业老大嘉陵合作生产嘉吉牌摩托车。
1996年5月,吉利集团成立,李书福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够大吉大利。而事实上,他的摩托车也确实做得很顺利,到1998年,吉利摩托车产量达35万辆,不但占领了国内市场,还出口美国、意大利等32个国家和地区。
登顶中国汽车行业首富
经过多年的打拼,李书福把自己的目标认定在了制造业,而对他来说最想看到的还是自己可以造出汽车。
对于一般的民营企业,生产汽车是十分困难的:政府许可、技术、品牌、市场等等,都是异常现实的问题。
在十分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李书福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将吉利汽车做出、做大、做强。
他首先购买了四川德阳一家监狱下属的汽车厂70%的股权,也就拿到了第一张民营企业造车的许可证;他在图纸不全,纯模仿的基础上,靠钣金工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辆有民间资本自主开发设计的轿车,并且通过了国家安全质量检查;在售价5.8万的吉利豪情越卖越好时,他决定不再打价格战,而是从日韩、欧洲引进全套的现代化设备,生产更高端的车型;直到2010年3月,他找到银行和国外投资机构借钱,以27亿美元一举收购了沃尔沃,也逐渐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
1998年8月8日,第一台真正量产的吉利汽车吉利豪情上线。
李书福不断寻准时机,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吉利汽车,一路势如破竹。在2017年最新公布的福布斯排行榜中,李书福以67亿美元的财富值,登顶中国汽车行业首富。
越被轻视,越做大事
没有谁天生就适合做老板当老大,也很少有人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人生的结果,并不一定就是注定的。但是很多人都会有先入为主的意识,仿佛现在看到的就一直会是这样。并且对别人,尤其是一些喜欢发表高论的人,并不看得惯。
确实,有比别人深刻的认知或直觉的预测是好事,但关键能否做出结果,并且在普遍的评价标准下有很好的效果,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于是,那些爱发表言论的人,就被大家放在了一边,但事实上,这些人中的一部分,确实有这样的水平,可以做到知行合一。
李书福就是这样的人。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知道自己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并且也一直在关注现实、快速行动、做出结果。在造汽车前一次次跨界,不是玩玩而已,而是他不断厘清目标,积累经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想要的目标越来越清晰。
在真正展开他想要的汽车版图后,在不被外界看好的情况下,他的专业水平却越来越精细,事业基础也越来越稳固。就像吉利汽车的外观越来越吸睛,性能越来越出众,销售量越来越高一样。做不好就去找优秀的人学,做出了一定成绩就全力扩大规模和影响力。
于是,他曾经发出的豪言壮语也不再被人当做嬉笑的谈资,而是慢慢被证明的事实。其实这些对李书福来说并不重要,外界的评价对他来说只是知道就行,当把他要说的做出来,看官们自然就懂了。
所以,心中有什么想法,不要考虑太多别人会怎么看,直接去做就好了。如果怕达不到,那就大声说出来。也许别人听完笑笑就结束了,但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过去了,到底谁会笑到最后呢?
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无用之路,
你所走的每一步,
都造就着今天的你。